壮丽70年丨国家电投以中国标准筑梦核电强国
核心提示:7月24日至26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工作局指导,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国家电投承办的"与共和国共成长 核铸强国梦"系列活动,走进国家电投,聚焦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国和一号核电型号的设计研发,关注我国核电起步、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三代核电自主化的壮丽过程。
国家电投肩负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大责任,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已达50.14%。核电是国家电投的重要产业,目前,国家电投控股运行核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698万千瓦,参股运行核电机组权益容量108万千瓦。
在我国三代核电技术自主化道路上,国家电投负责引进AP1000三代核电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实现核电站工程设计、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的自主化,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历经十年的不懈奋斗,三代核电自主化工作结出累累硕果,推动了我国装备制造业和核电产业整体技术能力提升。
国之光荣 实现中国核电发展新纪元
1970年2月8日,上海市传达周恩来总理"从长远看,要解决上海和华东用电问题,要靠原子能发电"的指示精神,秦山核电站由此迈步走来,而承担总体设计任务的七二八设计院就是现在的国家电投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简称上海核工院)。
走进上海核工院展示厅,最新的核电站建设新材料、新专利、新技术展品琳琅满目,让记者为之震撼。在院里举行的"中国核电发展50年暨国之光荣精神"访谈会上,记者见到了上海核工院老一辈设计大师蔡剑平、缪鸿兴、夏祖讽、吕荣樑,大师们聚焦秦山核电工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国之光荣"精神,讲述个人参与中国核工业建设的经历,以及秦山核电站推动中国民用核电事业从无到有发展的作用。
上海核工院创造了中国核电的三个"第一",即独立自主研发设计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设计研发了中国第一个出口核电站--恰希玛核电站,被誉为"南南合作的成果典范";中国第一台重水反应堆--秦山三期的技术总支持单位。
国家电投上海核工院的发展历史就是中国核能、核电发展的缩影,中国核电业从"中国制造"转变为"中国创造",成为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名片"。
自主创新 研发设计我国三代核电"国和一号"
2008年,国务院常务会正式通过压水堆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国家电投作为压水堆重大专项责任主体,充分发挥上海核工院技术牵头作用,联合国内400家单位、2万名技术人员开展了历时整整十年的科研攻关,完成三代非能动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掌握核心技术,打破国外垄断,完成了以国和一号(CAP1400)为代表的中国自主三代核电型号研发,推动我国核电技术从跟跑、并跑走向领跑。
国和一号(CAP1400)的安全性、经济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设计上满足最高安全标准,安全上经过完整充分的试验验证与安全审评,安全指标优于AP1000约15%以上,在多层防御的基础上系统性地应用非能动和简化理念,从设计、工程措施和管理上预防设备疲劳、人因、环境条件变化带来的风险,确保绝对安全。经济上具有竞争力,批量化后造价至少还能再降低10%以上,相比EPR等其他核电型号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国和一号总设计师、上海核工院院长郑明光介绍:"设备国产化、自主化是三代核电自主化、产业化发展中关键的一环。通过依托项目工程建设,我国已形成了完整的核电建造技术体系和标准体系,核岛土建、安装和施工管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探索出一条符合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施工、专业化管理、自主化建设'的新路子。"
(小标)标准引领 推动核电国产设备产业发展
目前,国家电投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核电产业链,拥有12家核电投资、运营与前期单位,13家核能产业链单位,1 家核能研究单位,业务范围涵盖核电研发、设计、制造、建设、运营及核环保等各环节。
在核产业链上海电气核岛主设备制造基地, 记者参观了反应堆本体、蒸汽发生器、爆破阀等压水堆重大专项关键设备的实物、样机或试验件,了解先进制造厂商集成供应能力及自主创新能力,以及中国核电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发展情况。"依托重大专项,核电装备制造实现了关键技术的突破,提升了中国核电品牌的影响力。"上海电气核电集团党委书记何延庆介绍说。
三代核电自主化项目不仅仅是核电装备制造产业链发展的内在动力,对整个技术科研教学研发都有巨大促进融合作用。上海交大核学院院长顾汉洋告诉记者:" 重大专项使得我们第一次有机会全面深入参与先进核电系统的核心工程研发,有机会参与建立世界先进水平的核电设计。"
据了解,国和一号(CAP1400)设备完全自主设计,国产化率可达85%以上,剩下的部分都可以国际公开采购,不涉及产权问题。目前,国和一号已形成知识产权6513项,形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392项,健全完善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安全评审等体系,推动中国核电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从二代向三代的整体跨越。
转型升级 智慧核能支撑能源新格局
在能源转型大背景下,核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国家电投依托已有的先进核能产业优势,探索更多可能,不局限于核,不止步于电,力推单一核电向核能综合利用、多能互补转变,以核能发电为基础,抽汽供热、多用途动力堆、海水淡化等多能互补和联合经济运行,打造以核能为引领的清洁能源基地,
面对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问题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家电投将目光对准了在世界上已具有成熟应用经验的核能供热技术。日前,国内首个核电抽汽供热项目(海阳核电核能供热一期工程)开始实施,计划于2019年12月具备向周边提供7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并结合后续核电项目开工建设情况,与地方实际需求逐步提高供热能力。
2018 年,国家电投制定"2035一流战略",朝着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目标大步迈进,核能产业也将在三代核电自主化发展的新起点上再出发,以先进核能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核能发电与综合利用为主导,加快核电向核能拓展,实现核能产业安全高效发展,成为集团公司实现战略目标的重要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