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国资委的组织领导下,观察者网的科工力量团队和数家兄弟媒体一起深入一线基地,实地探访我国的核电事业发展与成就。
70年前新中国成立,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战略目光长远,坚定支持中国核工业发展。1954年,第一块铀矿石在中国被发现。1964年,罗布泊的原子弹震天巨响,使中国摆脱了核威胁。改革开放后,推动核电发展成为解决能源需求的重点,核工业开始二次创业,1991年,被誉为“国之光荣”的秦山一期核电站建成,并网发电。此后,中国核电技术的不断积累与发展,自主研发的核电技术开始引领世界,“华龙一号”与CAP1400成为中国三代核电的亮丽名片。
秦山核电站 国之光荣
秦山核电站是一座丰碑,记载着中国核电之路的艰辛历程与辉煌业绩。作为中国核工业二次创业的光辉典范,承载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1956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会议上满怀激情的说“原子能给人类提供了无比强大的动力源泉,给科学的各个部门开辟了革新的远大前途”。远见卓识奠定中国核电坚实的思想基础。
1970年,为解决未来上海和华东地区的用电问题,核电站建设被提上日程。1982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核工业部正式上报《关于请示批准30万千瓦核电站厂址定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的报告》,同年的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中国宣布了建设秦山核电站的决定。
1991年,秦山一期并网发电,开创了中国核电建设的新时代和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新纪元。
历经30多年的建设发展,从30万千瓦到60万千瓦、70万千瓦再到百万千瓦,中国核电在秦山已经成长为茂盛的硕果累累的参天大树。随着2015年,第九台机组投入商业运营,秦山基地总装机容量达656.4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00亿千瓦时,约占浙江省全年用电量的15%,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特有的核电机组数量最多、堆型品种最丰富、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实现了“中国核电从这里起步”、“走出一条核电国际化的路子”的历史跨越。
在与浙江省海盐市民的交流中,科工力量团队深切的感受到,随着时光的推移,秦山核电与地方的隔阂越来越小,海盐人、核电人的身份开始渐渐重合,众多的海盐本地人参与到核电建设中,一大批在海盐本地土生土长的核电人也都以“海盐人”自居。
一位海盐永兴村的老书记,已经是70多岁的高龄的老人家,热情地对记者表示,秦山核电站建立以后,村里许多人的工作都和核电相关,有打扫卫生的,有搞基础建设的,还有大学毕业后在秦山核电站搞技术工作的。对于核安全问题,老书记说,海盐建立了许多放射性监测站,而且村里的人均寿命77岁,统计包括了50多岁出车祸的人。核电的建设也给海盐带来了很多高端人才,因为搞核电的人员都是学历很高,使得浙江海盐的文化教育水平明显提高。
据科工力量团队了解,像中核集团(负责运营秦山核电站)这样的央企也承担社会责任,每年中核集团交给海盐当地的教育附加1.1亿多人民币,用于提升当地的教育。同时,中核集团也为当地建设多条公路,改善交通水平。
“华龙一号”项目工程 国内国外齐推进
秦山核电站的建设,为中国核电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核电产业从无到有,再到大规模批量化建设,中国已经建立起健全的核能行业管理与安全监管机制,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核安全法规标准体系,培育了一支高素质的核电产业队伍,在核科技研发、工程设计与核燃料循环方面已经具备一定的实力,设备制造、工程建设与运营管理已基本实现自主化。这些成果为“华龙一号”项目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福建省境内建最大的核电基地——福清核电基地 ,其在建的5、6号机组是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产权的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示范工程,是中国三代核电的一张闪亮名片,代表着中国高端制造业的能力。
核电领域专家向记者表示, “华龙一号”主要以“177组燃料组件堆芯”、在能动安全的基础上采取了有效的非能动安全措施,设计上将抗震级从0.2g提高到0.3g,相当于可以抵抗9级以上的地震。采用双层安全壳能抵御商用大型飞机撞击。一台“华龙一号”核电机组平均每小时发电115万千瓦,相当于100个普通家庭一年半的用电量,年发电量能满足一个中型城市一年的用电量需求。
2017年5月25日,“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福清核电5号机组完成穹顶吊装。内穹顶是一个直径46.6米,重约340吨的半球体,由大吊车装到5号机组45米高反应堆上。吊装穹顶是核电建设关键环节,特别容易受到风力影响,难度极大。7月14日,福清核电5号机组“华龙一号”首堆示范工程完成外穹顶密封顶混凝土浇筑。5号机组计划于2020年1月装料,2020年7月商业运行。
届时等到2021年,“华龙一号”示范工程5、6号机组全部商运,福清核电站年发电量将到达500亿千瓦时,产值人民币200亿元,至少可拉动地方经济3000亿元的投资,增加3万人的就业。
同时肩负“走出去”的重要使命,“华龙一号”在海外第一站落户巴基斯坦,巴基斯坦K-2/K-2核电项目“华龙一号”实现海外首堆,这是中方向巴方总承包交钥匙的工程,也是中国“一带一路”上的重点项目。
三代核电创新力量CAP1400
在参访了秦山核电站与福清核电站后,媒体团的最后一站来到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这是中国核电研究的骨干力量。从2006年起,就担任国家三代核电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任务,AP1000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作为先进的三代核电AP1000技术,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目前已经全部消化吸收完成。
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之前为七二八院),是中国核电技术研究的“鼻祖”。据研究院老一辈专家介绍,当年周恩来总理战略目光长远,建立七二八院,大力支持中国核电事业发展,积极为核电事业安排人才和资源。
上海核工程设计研究院虽然在前期三代核电技术攻关中遭遇“瓶颈”,但是经过科研人员不懈地努力,技术难题被克服,其发展也迅速进入快车道。
基于AP1000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AP1400,其经济性、安全性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设计上满足最高安全标准。通过AP1000的国家重大专项,设备国产化成果显著,形成具有竞争氛围的、支撑三代核电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链体系。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突破国外垄断与技术壁垒,主泵、爆破阀、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大锻件、核级焊材、蒸发器690传热管等关键装备、关键材料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CAP1400设备完全自主设计,国产化率达85%以上,剩下部分可以国际公开采购,没有特别受制于人的物项。
在CAP1400研发的的过程中,形成的核电设备制造体系,也极大的支持了“华龙一号”、先进小堆和海洋核动力平台等核电型号的开发。
专家告诉记者,美国国内目前只是保有核电研究,但是美国的核电制造业已经大部分衰退,只能依靠意大利、日本、法国等国家提供核电装备。不过,美国依靠的这些国家,其自身的核电项目也在不断减少,甚至不在批复核电项目。而中国三十多年一直没有间断对核电技术的研究,核电设备制造产业链完整,所以在将来,中国核电的国际市场非常广阔,再加上先进的三代核电CAP1400,使得中国核电未来走上国际,底气十足。
结束语
在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核能作为清洁低碳能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凸显,而且我国能源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的煤炭,大部分矿藏分布在中国西部与北部,沿海能源消耗大省份缺乏“一次能源”有效供应,而风能和太阳能由于其转化的“间歇性”问题,受制于环境等诸多因素。所以,未来的核能在有效解决安全性的基础之上,将成为重要选择。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