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聚焦->和聚众力创新未来->媒体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中国核电“国家名片”如何炼成?每经记者为你实地揭秘……
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作者: 日期: 19.08.22

  代表中国高端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这是举国上下对当前中国核电发展的一致定位。

  “国家名片”是如何炼成的?一代代中国核电人为铸造这张“名片”付出了怎样的努力?当前中国核电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

  日前,《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参加国务院国资委新闻中心主办的“与共和国共成长·新媒体走进新国企”——“核铸强国梦”主题活动时,探访了中核集团和国家电投建设和运营的多个核电项目,以及正在开展核电自主研发工作的核工程设计机构。

  周边居民年接受辐射量与一根烟相当

  当社会大众谈及“核电站”时,在脑海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安全”。核电站安全吗?我们身边的核电站又是如何运行以保障安全的?在浙江省海盐县文溪坞村,记者找到了答案。

  踏进这座小村,印入眼帘的首先是潺潺的流水、整洁的环境、幸福的居民……很难让人相信,这里距离中国大陆第一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一期仅有不到20分钟的车程。

  村里的老支书周益凯告诉记者:“我们这里的人均寿命跟其他地方没有差别,旁边村平均寿命77岁,我们村里没什么两样,80、90岁的老年人很多。”

  老人告诉记者,核电站还给海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过去,海盐经常停电,但自从核电厂入驻后,县里发生了很大变化,再没遇到过停电。

  此外,核电站的入驻还为海盐带来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老人向记者介绍,村里很多人都在核电站工作,也显示出村民对电站安全有着充足的信心。

  核电站门口,高悬着“安全——核电站的生命”的标语,显示出安全这一属性在这里的特殊意义。

  记者也在现场了解到,一座百万千瓦级核电厂周围居民一年接受的辐射量只有0.01毫希弗,相当于一根烟的辐射量。因此,核电站不会对周围居民造成危害。

  国和一号重大专项国产化率达85%以上

  核电要成为“国家名片”,除了要保障绝对安全,还要做到技术自主可控。在国家电投上海核工院,记者领略到了我国自主核电技术的先进程度。

  2008年2月1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查通过了《大型先进压水堆核电站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十余年来,在上海核工院的技术牵头下,国和一号(CAP1400)在国内相关大学、科研院所、制造业等产学研近400家单位、2万名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了历时整整十年的科研攻关,坚定推动自主创新,持续提升核电安全性、经济性,积极构建了三代核电产业链,推动中国核电高质量、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

  截至目前,国和一号已形成知识产权6513项,形成新材料、新工艺、新装置392项,健全完善了先进核电技术研发、设计、制造、安全评审等体系,推动中国核电技术及装备制造业实现了从二代向三代的整体跨越。

  通过国家重大专项,我国装备制造业持续突破国外垄断与技术壁垒,主泵、爆破阀、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大锻件、核级焊材、蒸发器690传热管等关键设备、关键材料全部实现自主化设计和国产化制造,CAP1400设备完全自主设计,国产化率可达85%以上。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院长郑明光告诉记者:“CAP1400‘国和一号’示范工程正在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正常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