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专题聚焦->和聚众力创新未来->媒体报道

中新网:国家电投召开创新大会 发布14项重点科技创新成果
来源: 中新闻作者: 日期: 19.07.30

  中新网北京5月21日电 (记者 郭金超)国家电投21日在北京召开主题为“和聚众力,创新未来”的创新大会,发布重大专项、火电、新能源、新业态、智慧能源、协同产业等领域14项国家电投重点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国和一号”设备研制基本结束,有效形成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等成果引人关注。

  据介绍,国家电投以先进能源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产业创新为目标,以商业模式创新与业态创新为手段,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实现了局部创新、孤立创新向系统创新、协同创新转变,构建了纵向一体、横向协同的组织管理体系和“宝塔型”研发体系。近3年来,国家电投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93项,累积获得专利授权2721件,主持和参与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共计620余项。

  当天,大会发布了14项国家电投重点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在两大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方面,大会批露,“国和一号”设备研制基本结束,有效形成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重型燃机产品自主化研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国和一号”是在引进消化吸收核电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再创新形成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功率更大的大型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型号。

  根据介绍,“国和一号”基于非能动安全理念,采用最新国际标准,满足最严排放要求、全面贯彻纵深防御理念、实现非能动安全,事故后72小时内操纵员不需干预。充分考虑福岛核事故后相关技术要求,能有效应对地震、海啸、大飞机撞击等极端事件,满足实际消除大规模放射性释放要求,是当今世界上最安全、最先进的三代核电型号。2016年4月通过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的通用安全审评,获得了国际认可。如今,国和一号设备研制基本完成,示范工程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5%以上,有效形成了国内三代核电装备产业链。

  会上公布的重点科技创新成果还有:火电领域,国家电投牵头承担的“1000MW高效宽负荷超超临界机组开发与应用”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完成汽轮机叶型优化、炉膛选型等多项核心技术突破,取得了26项国家专利;建成河南沁阳1000MW一次中间再热超超临界示范机组,实现50%负荷机组效率提升超过3个百分点,供电煤耗平均降低约25g/kWh,为提升机组调峰的经济性,消纳新能源提供重要保障。

  协同产业领域,多领域应用显成效,国家电投是国内第一家掌握半导体级多晶硅生产和质量控制核心技术的生产企业,质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打破了我国集成电路战略原料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等等。

  国家电投党组书记、董事长钱智民在会上发表讲话。钱智民表示,作为中央直接管理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国家电投必须强化政治责任、履行国家使命、勇担创新重任。在能源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充分发挥创新引领作用,推动集团战略落地。以战略为指引,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以目标为导向,推动重点任务落实;以体系为保障,打好创新基础。促进产业与创新深度融合,通过创新推动企业结构升级,转型发展并同步推进补齐短板、跟踪发展、超前布局三个方面的工作,努力将创新引领优势固化为产业转型的胜势。

  钱智民强调,要在创新模式方面深化交流与合作,确保关键核心技术自主自控,广泛深入地实施协同创新和集成创新。要构建创新友好的生态环境,让各类创新主体想干事、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要围绕集团公司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提升创新体系效能。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发挥人才积极性创造性的培养机制、使用机制、激励机制等,充分释放各类人才活力。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形成全员创新、全程创新、全链创新的创新文化,发挥创新引领增长的乘数效应。

  国家电投党组副书记、总经理江毅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就贯彻落实好本次会议精神提出四点要求。一是要准确领会会议精神,抓好落实;二是深入实施创新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三是要进一步落实责任,持续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四是激发全员创新活力,营造良好“双创”氛围。

  会上,国家电投发布了《集团公司科技创新政策》《集团公司创新激励政策》《集团公司创新投入政策》,以期围绕“价值创造”对内形成全员创新的格局,对外强化产业创新的协同,优化资源配置,打造分工明确、绩效突出的创新体系。

  当天,大会还举行了创新论坛,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教授何建坤,中国国际交流中心总经济师、研究员陈文玲,清华大学电机系电力经济与信息研究室主任、教授夏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研究员时璟丽,围绕全球能源发展趋势、国家能源发展战略、电力行业变革、产业创新发展等方面分别进行主题演讲,并与现场代表进行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