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绿色创新融合发展 | 改革中的SPIC

作者:战略部 日期:23.04.14

  本期“改革中的SPIC”聚焦绿色创新融合发展,展示国家电投如何在引领能源革命、保障能源安全、服务国家战略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

  聚焦“双碳”目标,引领能源革命

  助力国家双碳战略,发挥央企主力军作用

  国家电投积极践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率先做出2023年实现国内“碳达峰”的庄严宣告,成为首家提出碳达峰具体时间的央企。国家电投持续推进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建设,坚持能源清洁低碳发展,推动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助力可再生能源替代;持续优化环境管理体系,开展低碳生产经营,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持续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涤濯碧水青山,呵护共同家园。

  积极应变,全部电源品种不断涌现新成果

  全力打造世界一流光伏产业。国家电投深耕光伏产业链、技术创新、产业融合,全面打造“世界一流光伏产业”,不断发挥光伏产业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建成多个光伏、光储国家级实证实验平台,为行业提供实证检测、先进技术和行业发展数据,加快产品技术迭代和推广应用。截至2023年3月底,国家电投光伏发电装机达5411万千瓦,稳居全球第一。

  稳步推进风电产业进入第一梯队。坚持基地化发展,持续推进内蒙古乌兰察布600万千瓦风电项目,建成江苏南通、盐城两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风电装机达4304万干瓦,处于全球领先。

 

  核能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安全发展核能产业,国家电投控股在运核电装机规模921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规模550万千瓦。2019年,国家电投首开先河,向核能供热领域跨越,“暖核一号”一期31.5兆瓦核能供热工程投运,成为我国首个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为周边70万平方米居民及公共建筑设施供暖,被国家能源局命名为“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独立第三方评价“清洁、安全、稳定、高效,具有大规模推广应用价值”。2020年,“暖核一号”一期供暖面积持续拓展,让当地更多市民受益。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开展山东海阳等核能综合利用示范。“清”暖寒冬,持续升温。2021年,“暖核一号”国家能源核能供热商用示范工程二期450万平方米项目投运,供暖面积覆盖海阳市全城区,惠及20万居民。2022年,海阳核电启动900兆瓦远距离跨区域核能供热工程建设,这是世界最大的单台核电机组抽汽供热工程,是我国核能综合利用的重大创新成果。

  优质发展水电。国家电投按照国家“流域、梯级、滚动、综合”的开发方针,以黄河上游流域、湖南沅水流域为重点,有序推进流域梯级水电站的开发建设。

  清洁发展火电。国家电投积极推进火电集约化管理;研究制定实施煤电产业优化行动方案,明确“三改一化”短期、中期、长期任务清单;煤电机组改造升级实现“三改”联动,高质量打造大容量、高效率、低排放的火电项目;与中煤集团强强联合,走出了一条有别于央企兼并重组的改革之路,破局先行开展煤电项目专业化整合,提高能源安全保障水平,推动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主动谋变,不断布局新赛道创造新价值

  国家电投率先提出综合智慧能源的概念并积极推动落地,形成了良好实践。发布30+个典型场景的综合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从典型场景解决方案向更多领域服务延伸,不断扩展技术支撑范围。以用户为中心,基于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灵活互动,用系统性思维和互联网理念,统筹考虑能源的生产、输送、存储和消费,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满足社会多元化用能需求和客户多元化的用能诉求。随着综合智慧能源领域竞争愈发激烈,国家电投不断探索新的发展方向,综合研判国内外能源发展形势、结合发展战略和转型方向、重点任务、产业形势等因素,2022年,国家电投首批选取绿能零碳交通、绿电转化、大用户合作、分布式智能电网、清洁供暖(供热)和能源生态融合发展等六个方向的新兴产业重点推进。在2023年度工作会议上,提出了聚焦用户侧和绿电转化重点方向,多举措提升管理效益和发展质量,推进五大产业板块高质量发展的明确要求。

  践行绿色低碳运营,守护绿水青山

  面对加速演进的能源革命,国家电投党组积极应变、主动谋变、引领改变,开创“新能源+”发展新模式,推动新能源与农牧渔业、环境治理、碳资产等相融合,破解资源环境约束,实现低成本绿电减排,推动产业高质量转型升级。

  “新能源+”多能融合高质量发展

  积极在我国“三北”地区建设能源大基地,开展集中式、规模化新能源开发,首创国际领先的水光互补关键技术,在青海省海南州建成龙羊峡85万千瓦全球最大的 “水光互补”光伏电站,利用水电机组调节光伏电站的出力,平抑新能源电力波动性、间歇性,提升新能源发电质量,已获得“最大装机容量的水光互补发电站”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

  “新能源+”取得良好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

  “光伏+”产业使数十万亩荒漠化土地变成绿色草原,“光伏羊、光伏鸡、光伏鹅”等已实现规模养殖。国家电投在青海共和县打造609平方公里光伏产业园,种植高原生态作物,利用光伏板降低风力、减少蒸发、清洗用水润泽荒地等促进植被恢复,减少荒漠化土地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牧民在园区养殖“光伏羊”,人均收入增加过万元。在全国9省区的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区建成一批“光伏+扶贫+生态”电站,可产生每年1.1亿元、连续20年扶贫红利,惠及11万群众。

  “新能源+”模式增加我国能源安全的筹码

  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规划并试点“新能源+沙漠治理+绿电转化(氢、氨、甲醇、航煤)+规模化种养殖”一体化产业解决方案,推进清洁能源转化和外送消纳体系建设。为我国减少进口油气依赖,增强能源安全保障提供有力支撑,启动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建成全国首条自主可控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在北京冬奥会期间,搭载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氢腾”品牌燃料电池系统的150辆氢能大巴圆满完成了交通保障任务。

  持续优化碳排放管理工作

  国家电投积极开展碳排放控制工作,发布《碳排放管理办法》,完善碳排放制度建设;成立碳排放政策研究小组和推进工作小组,进一步加强碳排放的政策研究和工作管理;定期发布《碳排放简报》,监督落实生产建设碳排放;鼓励所属企业探索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进实现温室气体的大规模减排,早在2009年,国家电投远达环保就在合川双槐电厂建成了我国首个燃煤电厂万吨级二氧化碳捕集装置,2022年,在上海长兴岛实施了全国最大、国内首个10万吨级燃煤燃机CCUS项目,助力绿色上海建设;发布《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展报告(2021)》,引领我国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国家电投高质量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以实际行动积极稳妥推进中国“3060”目标。

  持续推动县域开发,助力乡村振兴

  服务国家战略落地,推动县域开发工作

  面对能源行业和企业转型的新形势新阶段新要求,国家电投全面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率先启动了县域开发工作,按照“四个转型”细化城乡能源产业发展新蓝图,打造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新跑道,保持新能源开发的领先优势,推动县域产业绿色、低碳、生态发展,打造央地融合发展的新范式,助力国家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战略落地。在国家电投党组的领导下,总部部门及产业创新中心分工协作,不断优化顶层设计,发布系列指导文件,明确了“十四五”开发目标。各二、三级单位攻坚克难,以建设县域样板房为突破口,迅速打开市场,形成了“建成一批、在建一批、储备一批”的滚动开发局面。

  持续深耕市场,推动县域开发迭代升级

  2022年,国家电投高质量推动县域开发,坚持创新驱动,聚焦开发规模和质量双提升,围绕“新能源+”创新发展,引入地方国企、民营企业、互联网企业及产业链企业等大客户,建立“大协同”开发体系,打造优势创新能力,促进县域市场开发迭代升级。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国家电投依托当地太阳能、地热、水源、秸秆等资源,打造生态能源、智慧设施、绿色产业,牵手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加速能源网与政务网、社群网“三网融合”,建设“美丽乡村新标杆”。国家电投力争“十四五”末完成1000个县域开发,打造“百县千乡万村”乡村振兴示范,不断提升农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助力农村能源革命,打造绿色低碳乡村

  打造县域清洁能源供应网络,促进能源就地开发利用,提升绿电消费比例。国家电投实施绿色电能替代,助力打赢“蓝天保卫战”,全国布局落地换电重卡、换电工程机械等数量持续增长。能源供给清洁化、集约化,大幅减少化石能源消费,建设美丽乡村新标杆。力争“十四五”末实现开发县域新能源超6000万千瓦,碳减排总量超5500万吨,增强县域经济,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