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
NEWS AND INFORMATION
首页 > 米兰网页版,米兰(中国)

第一财经客户端:深化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合作

2023.09.13 第一财经客户端

  9月11日,第一财经客户端刊发《能源转型加速推进,专家建议深化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合作》一文。报道称,能源改革创新必须要围绕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两个主题,着重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对接。近年来,内蒙古公司通辽发电厂积极探索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新途径,在灰场上建‘蓝海’‘绿洲’,变废为宝,治灰治沙,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据测算,这座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余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1万余吨、氮氧化物约800吨、二氧化硫约600吨、烟尘约100吨、灰渣3万余吨,向社会贡献清洁电力10.13亿千瓦时。以下为报道全文:

  说到发电企业的贮灰场,许多人会想到巨大的渣土山或尘土飞扬、寸草不生的场景。但在内蒙古通辽发电总厂150兆瓦贮灰场,第一财经记者却见到了另一番景象:

  6500余亩的“草地”上,一片片光伏板连结成“蓝色海洋”。光伏板下绿草如茵,板上发电,板下牧羊。

  “通辽发电总厂是已经投产发电38年的老火电企业。近年来,我们探索向清洁能源转型的新途径,在灰场上建‘蓝海’‘绿洲’,变废为宝,治灰治沙,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通辽发电总厂总经理孙文说。

  扬尘治理一直是困扰通辽发电总厂的难题。2019年,该厂在荒芜废弃的贮灰场上开发建设光伏电站,覆土360多万平方米,播撒草籽80多万平方米,种植苜蓿等植物,蒿草、灰菜、芦苇等野生植物也大量生长。

  据测算,这座光伏电站每年可节约标煤8万余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约21万余吨、氮氧化物约800吨、二氧化硫约600吨、烟尘约100吨、灰渣3万余吨,向社会贡献清洁电力10.13亿千瓦时。

  通辽发电总厂的案例仅仅是中国绿色能源转型的一个缩影。多方信息显示,碳中和背景下,清洁能源已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国际清洁能源论坛(IFCE)秘书长周杰11日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中期评估年,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落实进程已经过半。面对全球能源安全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各国正深化全球清洁能源产业链合作,构建全球清洁能源转型合作伙伴关系。

中国能源企业正加速绿色转型。

图为通辽发电总厂光伏电站,远处是传统发电企业。摄影/章轲

  周杰透露,今年11月,各国能源、环境、碳金融,特别是光伏、海上风电、储能、智慧能源、电动汽车、数字电网等领域的专家学者和产业界人士将会聚葡萄牙,进一步探寻能源转型的全球合作路径。

  “与葡萄牙紧邻的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地中海沿岸国家目前正在大力加快可再生能源部署,与中国在能源和气候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和深厚的合作基础。”周杰说。

  前不久闭幕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下称“国合会”)2023年年会也称,全球能源供给冲击下,平衡能源安全和碳中和目标在能源相关的政策领域变得尤为重要。高企的化石能源价格凸显了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优势,长期能源安全也需要更高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支撑。

  国合会“一带一路”助推可持续发展进程创新机制专题政策研究项目组建议,依托现有国际合作平台推动可再生能源投资对接,制定区域合作战略政策与行动计划;推动形成国际参与及互认的“一带一路”可再生能源合作标准、规范和指南;将企业绿色能源投资纳入企业绩效体系,并适当放宽绿色能源海外投资的业绩要求;利用现有合作平台统筹各方资源,打造可再生能源等领域的“一带一路”绿色合作示范项目。

  当前,气候变化、能源危机、地缘冲突等多重挑战交织,全球能源安全不确定性和风险增加,导致能源供应链受阻、能源价格飙升、全球能源转型速度放慢等一系列问题。

  周杰表示,今年还是巴黎协定执行情况的全球盘点年,全球实现1.5°C 温控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迫切需要各国提高国家自主贡献目标水平和加快制定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

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面临着多项重要议题。摄影/章轲

  “全球碳中和背景下的能源转型与国际合作,面临着多项重要议题,迫切需要各方深入研讨和切实推进。”周杰说,这些议题包括全球气候变化风险和能源危机加剧,能源转型将何去何从?能源转型过程中如何确保能源的安全性、可负担性、可持续性的平衡?“南北鸿沟”日益显著,如何实现能源公平公正的转型?零碳化、数字化、智能化协同融合大势下,全球能源转型的技术挑战与创新方向?如何发挥金融工具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能源转型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及其国际合作机遇?

  周杰表示,近年来,中国在能源转型方面进展显著,为全球提供的良好的范例。近日发布的《中国能源发展报告2023》也显示,2022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达到54.1亿吨标准煤,同比增长2.9%。从能源消费结构来看,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稳步推进。2022年,全国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17.5%,较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而石油和天然气这两种传统的化石能源消费,近20年来也首次出现了双降,分别下降了0.7和0.4个百分点。

  “未来一段时期,能源改革创新必须要围绕好‘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两个主题,着重关注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的对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表示,当前,需加快能源领域关键技术和装备攻关,统筹推进锻长补短,特别要布局新型储能、氢能等前沿领域科技攻关,深化海上风电大规模开发、源网荷储一体化等领域的研究基础,持续重视交能融合等“能源+”新领域的研究推进,构筑支撑能源转型变革的先发优势和话语权。